close

內容台北市政府青年創業貸?來自hexun新聞

編輯部時評高鐵開多快,要有科學的態度

陳昊高鐵列車應該開多快,專傢學者們有許多爭論。但是,高鐵列車能夠開多快,最終必須憑我們目前所能掌握的技術事實說話。有媒體報道,在日前召開的高速列車科技創新國際論壇上,高鐵列車科技發展專項專傢賈利民稱,目前我國高速鐵路全面降低運行速度就像“一輛奔馳車按照夏利的速度跑”。與此遙相呼應的是,不久前中國南車(601766,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小剛在第四屆中國制造業年會論壇主題演講上說,京滬高鐵運營速度在未來有可能恢復到時速350~380公裡。高鐵降速是否合理?在我國高鐵全面降速實施一年後,這一爭論再一次引起人們關註。去年此時,世界上設計標準最高,一次性投產裡程最長的高速鐵路京滬高速鐵路即將投入運營。鐵道部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這條設計時速350~380公裡的高速鐵路將按時速300公裡投入運營。全程最快運行時間由此前預計的不足4小時延長至將近5小時。面對新華社記者“初期運營時速300公裡,未來有沒有可能提升到我們設計的350公裡?”的提問,這位新聞發言人沒有回答。還是去年此時,十幾年來共經歷6次全國范圍“大提速”的鐵路旅客第一次聽到瞭“大降速”的消息:除瞭京滬高鐵還沒開通就降速,滬杭、武廣等已經以350公裡時速穩定運營一年多的高鐵也相繼降速。同時,更多時速250公裡級別的客運專線降速至時速200公裡,提速至時速200公裡的既有線也要恢復至時速160公裡……有人感嘆,中國鐵路“一夜回到十年前。”為什麼要“降速”?新任鐵道部部長盛光祖當時的解釋是“將有更大的安全冗餘”。然而,就在“降速”大范圍實施後不久,“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根據事故發生半年後公佈的調查報告,兩輛最高運營時速均超過200公裡的動車在追尾的一瞬間,速度僅為99公裡/小時。也就是說,在這一世界高鐵歷史上罕見的重大事故發生時,高鐵列車的運行速度甚至不及很多普通鐵路客車。我們當然不能說是“降速”導致瞭那起事故。但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是,“降速”未能避免那次事故。如果高鐵運行時速降低到99公裡依然不能避免事故發生,那麼時速從350公裡降到300公裡所帶來的“安全冗餘”又有多少呢?於是,正如我們在過去一年多裡所看到的,從突飛猛進到全面降速,從溫州動車“追尾”到CRH380BL動車全面召回,中國高鐵遭遇瞭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這種不信任從京滬高鐵因“安全冗餘”而降速就開始出現,到“7·23”事故而達到頂峰。遭遇質疑和爭議的從線路、列車、控制系統等的技術質量開始,蔓延到列車安全性、高鐵運營模式、票價定價制度等許多方面。需要肯定的是,質疑並非壞事:人們有權利質疑高鐵,高鐵更有責任面對質疑、發現問題、改正不足、證明自己。同樣地,爭議民間信貸利率多少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也並非壞事:所謂“真理越辯越明”,爭議和爭論的過程,正是包括從旅客到管理者再到技術人員在內的所有人更加全面、系統、深入地瞭解高鐵所必須的過程,這是高鐵成長的必經之路。對於列車運營安全而言,多麼“苛刻”的追求都不為過。但是,對“安全冗餘”的追求必須秉持科學的態度。如果有人說,前些年中國鐵路在“跨越式”發展中對運行速度的一味追求背離瞭科學發展的規律,那麼,現在對已有線路的全面降速也必須有充分的科學依據。我們無意在此討論技術問題。但是,我們設計制造的高鐵線路和自主研發的高速列車設計是否合理?質量是否過關?鐵路部門必須對此心中有數,廣大鐵路旅客也需要心中有數。作為中國南車、北車等上市公司的投資人,每一個股民對此享有知情權;對於國傢投資興建的大型公共基礎設施,作為納稅人,每一個公民也應享有知情權。進一步說,如果整個高鐵系統確實存有安全隱患,“降速”也不是唯一的解決手段,它甚至可能掩蓋問題。鐵路部門必須通過更加嚴厲的措施,更加細致的工作來排除問題對此的追求沒有止境,以此換來的安全冗餘才更有價值。同樣地,如果隱患得以排除,高鐵系統的設計和質量被證明可靠,我們已經擁有的設計時速350~380公裡的高鐵線路和CRH380系列動車組為何不能物盡其用?全面降速造成的社會運行效率的損失又將由誰來承擔?人們同樣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在我們的鄰國日本,全球首個載客高鐵系統新幹線已運營近半個世紀,這期間未曾發生一起導致旅客死亡的列車事故。能夠做到這一點,也正是源於新幹線系統對“安全冗餘”的極端追求。但是,新幹線也從未停止對速度的追求:最早建成的東海道新幹線最高時速僅有200公裡,經過對線路和列車的持續改進,目前時速270公裡已經接近提速極限。但最新投產的N700系列車仍通過增加車身傾斜功能提高瞭彎道通過速度,使東京至大阪間的行車時間又縮短瞭5分鐘。在線路條件稍好的東北新幹線上,試運營時速達到300公裡的E5系列車已從去年開始陸續上線。在設計指標被充分驗證後,該列車的運營時速將於明年開始提高到320公裡。現在,對7·23”事故的調查已有定論,“事故發生的原因跟速度沒有直接關系”。而“有直接關系”的列車控制系統也已得到全面改造,相關的制度缺陷正在得到彌補。另一方面,在爭論和質疑中,京滬高鐵經歷近一年的商業運營後已日漸穩定、成熟。人們正在越來越多地切身體會到“高鐵改變中國”的深刻含義。高速鐵路得以實現的根本還是在於科技的進步與創新。與之相適應的,我們面對高鐵也必須秉持尊重科學和技術的嚴謹精神和嚴肅態度。中國高鐵究竟要開多快、能開多快的爭論,也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從技術角度解決問題。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06-02/14204060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rrisc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